余秋雨说孔子,欲重拾文化之苦旅?

2007-04-19 08:08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 时下,与其说于丹因说《论语》火了,不如说《论语》因于丹火了。那天牙疼去小区的诊所输液,凤凰卫视正播于丹的专访,那口才,确实是出口成章,一帮病人和护士都挤了过来,听于丹讲自己的故事。

    于丹说《论语》火了,因民众需求旺盛,对此有研究的专家教授也纷纷加入了说孔子的行列,虽南怀瑾、李泽厚等大家尚未露面,但更多的方家将研究心得展示于公众面前。

    于是,我们看到了余秋雨先生对孔子的论述。开始并未在意,因为余先生近年来明星气太重,许多东西失于零碎,已没有了文化苦旅者的风骨,直到读了他搜狐博客上4月17日贴出的《古道西风》,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,对,这种思考方式、这种文化对比、这种地域空间感,是我对余先生最深印象的重现,一个在行走、追寻的过程中对文化进行咀嚼的文人。且抄一段:

    伟大的孔子自知伟大,因此从来没有对南坡的阳光感到得意,也没有对北坡的风雪感到耻辱。那次是在郑国的新郑吧,孔子与学生走散了,独个儿栖栖惶惶地站在城门口,有人告诉还在寻找他的学生:“有一个高个儿老头气喘吁吁地像一条丧家犬,站在东门外。”学生找到他后告诉他,他高兴地说:“说我像一条丧家犬?真像!真像!”他的这种高兴,让人着迷。

    我同意黄克剑先生的说法,孔子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,是一种迷人的“生命情调”。至善、宽厚、优雅、快乐,而且健康。他以自己的苦旅,让君子充满魅力。君子之道在中国历史上难于实行,基于君子之道的治国之道更是坎坷重重,但是,远远望去,就在这个道、那个道的起点上,那个高个儿的真君子,却让我们永远地感到温暖和真切。

    散文式的文化解读和感悟,延续了《文化苦旅》、《山居笔记》的优良品质,这才是余秋雨,或者说,才是余秋雨最擅长也是最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。

    由《古道西风》,我感觉余先生又上路了,当然,毕竟年纪已不小,不可能像当年那样独身闯天下,但无所谓,心路的宽广才是最重要的,抛掉一些无谓的论争与亮相,用心去丈量和体验中国文化,用心和读者交流,余先生的路会更加宽广。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